《顯微鏡下的大明》首波評價出爐,張若昀被群嘲,他真的沒演技嗎
2月9日晚間,電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在正版視頻平臺上線。10日開始,這部電視劇的首波觀眾評價出爐。在豆瓣等短評的平臺當中,出現了大量的嘲笑張若昀演技的內容。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平心而論,我不認為張若昀演技差,相反,他是這部電視劇重要的演技保障。
【資料圖】
大量的嘲笑張若昀演技差的內容,都缺乏有效論證,大抵是直接說這位演員演得差,把呆子表演成了傻子等等。而且,這種嘲笑張若昀演技差的內容,大面積出現。這似乎是一件較為奇怪的事情。因此,我想在我昨天對于這部電視劇的劇評文章的基礎上,對于張若昀的演技展開聊一聊。
我在9日晚間的劇評文章當中,基于已經上線的4集內容,表述了我的個人看法,認為這部電視劇屬于古裝諷刺劇,有著非常不錯的敘事智商,同時,也有著不錯的哲學和邏輯學內涵。這篇劇評文章當中,沒有展開聊張若昀的表演,因此,今日的劇評文章,補齊這一點。
先說《顯微鏡下的大明》當中,劇本層面上,男主角是什么樣子的。聊角色,聊表演,應該率先回到劇本。只有先回到劇本,才能發現演員在表演上的可取之處,或者不足之處。只基于劇本來講,《顯微鏡下的大明》其實用了經典文學當中較為熟稔的筆法,塑造一個傻子、呆子,從而反射整個故事內容當中的所謂聰明人。
這一點上,非常類似《紅樓夢》當中的賈寶玉,當然,賈寶玉還只是呆子,不是傻子。等到了阿來的《塵埃落定》和莫言老先生的《豐乳肥臀》當中,男主人公就是純然的傻子了。其實,無論是呆子,還是傻子,差別都不是很大。從劇本角度上講,讓男主角呆傻一些,是非常不錯的塑造方式。傻,和精神病態的作惡,是典型的兩碼事。文學文本當中的傻,是不攻擊人的,而是自帶了人文主義與人文關懷的。
具體到《顯微鏡下的大明》這部電視劇作品當中,男主角就是這種癡傻的狀態。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當中,有一個男主角在牢獄當中的橋段。好哥們問他,為什么癡迷于算術,男主角回到,算術是最理想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自帶著宇宙的奧秘,自己在這種理想的奧秘當中,能夠實現遨游馳騁等等。這是對男主角性格最好的塑造。
這位男主角,表面上是癡傻的。但內里,是一種對于真理地追求精神。這種性格特點,在很多優秀的觀眾身上,都可以看到。理解不了這種癡傻狀態的觀眾,其實不過是自身修為不夠,不讀書,不上進,還雞賊罷了。人生越雞賊,越理解不了男主角的這種角色特征。在這個角色當中,呆子、傻子和癡迷者,是共性意義的,根本上,是沒有必要,也無法,做出區別的。
而演員實現方面,張若昀有著自己真實的演技加持。表演傻子、呆子和癡迷者,是非常容易的。我印象當中,包貝爾這種拿過金掃帚獎的演員,都能夠演傻子、呆子。但是,有沒有神,是區別演技成熟與否的關鍵。什么是神呢?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一種有效的對抗意識、對抗精神。傻與癡,不是真沒智力,而是更高智力者對于世俗垃圾們的對抗。
張若昀在角色當中的表演,最為成功的地方,就是找到了這種“對抗性”——也只有表演出這種發自骨子里邊的對抗性,這部電視劇的男主角才更為精彩,整部電視劇才能立得住。說幾個例子。比如,男主角牢獄當中對于算術的表白,表現出了非常不錯的癡迷感。比如,男主角在大堂之上,不說話,硬生生看著這群官吏,則是赤子童心者對于這群污穢們的對抗性審視。
在《顯微鏡下的大明》已經播出的內容當中,男主角有很多對抗性的橋段。這些內容,張若昀的表演當中,眼神里邊是有冷峻感的。這是一種理性的殺氣。那些官吏為什么懼怕理性呢?因為理性可以揭露他們,可以用殺氣逼退他們的無恥。張若昀在表演上,眼神上有這種殺氣和對抗性。
同時,張若昀在部分非對抗性橋段當中,也有自己的表演層次。比如,高亞麟飾演的大官吏來找他們,他倆正好吃飯,張若昀對于角色的表演便是,自顧自地吃飯,以一副真傻的面孔面對這個官吏。官吏只能覺得這個人是真的傻。但是,張若昀提供的硬朗表演,又讓懂行的觀眾看出了辛辣的諷刺來——官吏算個球,真理面前,他不過是個彈丸。
基于以上這些,我認為張若昀在《顯微鏡下的大明》當中,演技是較為不錯的。很多批評張若昀沒演技的賬號,估計是因為張若昀有流量,而看不慣罷了。我個人的看法是,評價一位演員有沒有演技,不能先入為主,不能因為人家是流量明星,就如何如何了。而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到文本和角色當中去才行。(文/馬慶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