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延時”,可否成假期慣例

    2023-08-14 15:58:23 來源:京報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個暑期,逛博物館成了一件熱門的事;隨之而來的,是約不上門票的大量吐槽。可喜的是,近期多地博物館宣布調整開放時間,取消“周一閉館”慣例。如8月11日,陜西歷史博物館發布公告稱,在暑期實行周一不閉館;杭州則調整52家市屬國有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南京、沈陽、呼和浩特、成都等地的知名博物館也對開館時間做了調整。

    博物館成為青少年研學首選地。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

    博物館是文物藏品的守護者,是文化空間的建設者,也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紐帶,是傳承文明與弘揚文化的殿堂。伴隨文旅行業的強勁復蘇,博物館已經成為青少年研學的首選,也是成年人向往的學堂。但不可否認的是,前一段時間各家博物館整體上準備不足,在預約制度、講解服務和秩序維護上,與參觀需求的激增并不匹配。

    也許有人還記得博物館曾經門可羅雀的情景;博物館工作人員也表示,還真沒怎么遇到這樣大的人流。為什么現在無論大人孩子都這么喜歡去逛博物館?一方面是展覽和陳列主題更加鮮明、布置更加符合觀展感受、藏品介紹也更加立體;更重要的原因是,公眾保有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對文物的好奇和對歷史的求知欲。各地博物館“延時”開放釋放出的善意,無疑是對公眾參觀熱情的一種回應和呵護。

    “博物館天天見”的呼聲日益高漲,對博物館的發展也是良好的機遇。當然,打破周一閉館慣例、延長開放時間等舉措,意味著博物館人力和物力的更大投入,意味著管理方式和思路的調整。對溫度已經升起來的博物館熱,如何保溫、加溫,考驗各地博物館的管理智慧和水平。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國家文物局印發的《關于加強博物館暑期等節假日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都明確提出要“引導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各地博物館的種種革新舉措,是對政策的積極呼應。不過,暑期眼瞅著就要過去了,也有游客擔心,剛剛打開的大門會不會又要關上?

    博物館延時開放能夠成為假期慣例,無疑是社會新的期待。其實,不僅僅在假期,根據展覽內容和觀眾需求,及時調整開放時間和預約制度,在不妨礙展品“休息”的前提下,讓中華文明的燦爛瑰寶獲得更多展示,讓更多人直觀地穿越古今、對話先賢,讓博物館社會效益最大化,也有利于傳承和普及中華文化。

    來源:北京晚報  張麗

    流程編輯:U031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標簽:

祝賀雙冠!再見蒼南!
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