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資金流入 債基紛紛“閉門謝客”
隨著債券市場走強,近期債基密集發布限購公告。
(相關資料圖)
8月16日,興銀基金公告稱,旗下興銀合鑫債券基金于2023年8月16日起暫停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申購金額不得超過100萬元。
同日暫停大額申購的還有平安雙盈添益、長盛安鑫中短債、博時富盛一年定開、中歐增強回報等6只基金,限購金額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
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暫停大額申購的基金中,債基占比近七成。截至目前,共有30多只債基發布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其中以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居多。
為維護投資者的利益,還有不少債基暫停個人投資者的申購業務。華泰柏瑞基金宣告于8月16日起暫停華泰柏瑞益興三個月定開債基個人投資者的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申請。
還有的債基在開放期拒絕個人投資者申購。如招商添興6個月定開債基金近日公告稱,決定于該基金的第二個開放期暫停個人投資者的申購和轉換轉入業務,不過該基金仍接受機構投資者的申購。
“限購背后一般是因為賬戶有大量資金流入,這往往發生在資產荒的背景下?!比A南某公募基金相關人士表示,資產荒背景下,債券收益率較低,大量資金涌入賬戶首先帶來欠配壓力(當期收益率承壓),其次是資金穩定性的問題,未來一旦債券凈值下降,這部分“熱錢”可能也會快速贖回,對于債券這種流動性較差的品種而言會引發負反饋效應,這容易對賬戶帶來損傷。
一邊凈值創新高,一邊“閉門謝客”。
記者發現,8月發布限購的債基中,超九成債基凈值創新高。如平安雙盈添益、長盛安鑫中短債、博時富盛一年定開、中歐增強回報凈值均于8月15日創新高。
近期,債券市場震蕩上行,表現明顯好于權益類基金。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三季度以來,債券型基金指數累計上漲0.4%;而同期偏股混合基金收益為負。事實上,今年以來債券類基金表現均好于股票類。
針對近期債市走強,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主要是宏觀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市場擔憂經濟復蘇放緩,央行為了穩定市場預期,加大了逆周期調節力度,引導市場利率中樞下移,基本面、政策面和市場短期情緒,均對債市構成利好。
針對后期債市走勢,公募業內人士現分歧,有的認為當前時間應該偏謹慎,有的則表示看多。
金鷹基金認為,目前盡管資金價格中樞進一步走低可能性偏低,但也不具備大幅收緊條件;長端受宏觀政策擔憂情緒影響短期震蕩,但內需修復預計需要較長時間,海外衰退背景下外需韌性持續性不足,強有力政策出臺存在不確定性,短期震蕩偏多,建議謹慎控制久期,同時把握交易性機會。
前述華南某公募基金相關人士認為,當前時點建議謹慎,主要原因在于此前預期的降息提前落地。他分析三點原因:首先,此前市場對下半年債市看多的重要原因就是降準降息,本周降息提前落地,無論是時點還是幅度均超預期,止盈力量不能忽視;其次,降息往往是大量穩增長政策集中釋放的前置信號,當前債市機構久期不低、杠桿也較高,后續一旦債市調整可能會引發負反饋循環;最后,下半年部分宏觀數據由于基數效應等原因會出現一定拐點,基本面可能不利于債市。
興華基金基金經理呂智卓表示,三季度對債市保持整體看多的態度。從機構行為來看,保險及中小銀行配置壓力仍偏大,理財等規模仍在擴張,更青睞中短端品種。整體來看,目前機構面臨的“資產荒”現象依然延續,市場配置壓力仍偏大。盡管房地產政策預期向好,但整個行業景氣度仍然處于向下的周期,央行超預期降息后更加限制債市利率向上調整的空間,接近2.6%的10年期國債仍具有較好的安全墊。
編輯:閆鵬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標簽: